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科技 > 业界资讯 > 互联网 > 正文
“匿名”只是社交噱头 投资需要识破画皮
时间:2014-07-04 11:52:43    来源:钛媒体    科技首页    

 F4BA92BF6661CB10BFC292D40B8C4BB9.jpg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前些天被朋友推荐了一款名叫乌鸦的吐槽应用,号称是“国产的Secret”,“本土匿名社交应用保卫者”。好奇之下上网查了关键字,是开发过啪啪的许朝军团队一手打造出来的新产品,从出身上来说也算是个小名门了。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秉承着营销人要多尝试新事物的原则(其实是闲的),我还是去下载试用了一番。遗憾的是,就算本人已经尽可能地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乌鸦,可在玩了几条“重口味吐槽”测试后,还是很快就感到无聊下来。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乌鸦,不过是另一个脸萌而已,利用人们窥探隐私和重视外界对自我评价的心理,可能会短期引爆传播,但是缺乏长久生命力,最多是一个插件产品。 就像当时新浪微博红火后,微应用平台出现不少浩浩荡荡的开发应用,但是也最终因为缺乏生命力和用户粘性而衰亡。匿名社交实际上是互联网倒退的信号。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匿名社交”的概念传入中国时,恰逢国内的社交网络处于一个相对瓶颈时期,微博和微信陷入自己固有的模式之中增长减缓;独立应用开发者则在巨头的绝对统治地位下四处碰壁,苦苦寻找新的细分。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突然从大洋彼岸传来Secret好莱坞式的逆袭神话,顿时让圈子里的创业者们喜出望外:嘿,这点子不错,趁国内还没有赶快抄一下!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陷入到某种畸形的生态中:要么是靠山寨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在正品还没进入中国前抢先推出山寨版本,要么是把曾经用过的概念重新拾起来,镀一层华丽的金漆重新上架。匿名社交在大洋彼岸是的美利坚是现象,但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圈子里,却多半是掏投资人的腰包的幌子而已。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圈已经被所谓创业者们先后给分割成了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实名社交、匿名社交、关系社交、兴趣社交、娱乐社交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领域,甚至在这之上还玩起跨界,又发明出陌生人实名、陌生人匿名、熟人实名、熟人匿名blablablabla……其实说白了这无非是社交型产品中的垂直化细分,或者从用户身份上进行“实名”或者“匿名”的概念包装而已。“匿名”概念早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就已经被玩了个遍。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互联网不管有多么神奇,归根结底也还是人类发明出的工具,满足需求是它最核心的属性。对于一般人来说,通过互联网满足的需求无外乎四大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社交沟通、娱乐休闲。在此之上则衍生出了互联网四大主流网络产品类别: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订阅型产品:互联网媒体、定制邮件、电子杂志、自媒体等等,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借助互联网信息快、广、深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局限。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工具型产品:购物、翻译、支付、安全等,以用户刚性需求为出发点,发挥快速和方便的特性无缝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命力极强。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社交型产品:从互联网时代的BBS、博客到今天种类繁多的社交App,根植于人的社会性需求,通过用户的自发活跃产生内容,实现自我驱动型运转。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娱乐型产品:游戏、视频网站,在社交媒体领域中则是带有一定游戏内容的应用,如唱吧、友加等,其生命力体现在趣味性,竞技性和更新上。zZx中国出版传媒网_中国国家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

从根本上说,网络就如同报纸、广播、电视一样,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平台、介质和载体。即使是号称“改变一切”的移动互联网,也无非是将媒介的形式一个一个搬过来。就像平面报纸被门户网站搬到了网络,聊天室被BBS搬到了公共大广场;博客和聊天室被搬到了微博;微博和QQ以及淘宝被搬到了微信……当然,随时社会科技力量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更,可能每次搬运的时候,在原有的不足上进行优化和提升。但这只不过是技术因素,并不能改变其内在的本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temp.pl--]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论坛交流平台反馈。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点击排行